2021-11-27
山大青协 山西大学青年志愿者 11月27日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开设“山西大学志愿者学党史”专栏,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历史事件、致敬英烈人物、回眸历史瞬间,与广大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共同学习党史。
欢迎各学院、各个志愿者以组织或者个人名义投稿,我们将实时推送,展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投稿邮箱如下:
390614195@qq.com
如有问题请联系:
房建文 17803515816
党史上的今天
01
2007年11月27日
十七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
02
1991年11月27日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第二期工程在湖北宜昌通过国家正式验收
03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
奋斗遇上时代 初心汇聚江河
“惟有奋斗,才会精彩。我有幸再次获奖,由衷感谢我的领导、团队和所有与我结伴而行的同事、朋友和亲人。我最感恩的是伟大的党带领我们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好时代,为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追求梦想的广阔天地和舞台、创造了追求卓越的难得机遇和条件。”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程芳琴领衔的“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她第二次荣获该奖项。
11月22日,《山西日报》头版刊发题为《一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报道记述了山西大学程芳琴教授团队的故事
程芳琴教授及其团队
2020年11月14日,“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九大领域的50名获奖人依次从饶毅、潘建伟、邬贺铨、程泰宁等发起人手中接过奖杯,张靖位列其中。
获奖寄语中,张靖如是说:“科学研究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从事基础研究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坚持。由最初的喜爱到执着的坚持,从坚定的选择到不忘初心的坚守,在攀登科研高峰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在享受着物理乐趣的同时,刻苦钻研,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年轻人当志存高远,勇攀高峰,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11月10日,《山西日报》头版刊发了题为《扎根三晋热土 逐梦星辰大海》的报道,记述了我校张靖教授团队的科研历程
张靖教授及其团队
花朵芬芳花朵 浪花激扬浪花
11月5日,记者见到张靖教授时,他正与团队其他三位主要成员——王鹏军教授、黄良辉教授、孟增明副教授在布满仪器的实验室里忙碌着,他们在领完奖当天便赶回太原,科研攻关的脚步从来不曾有一刻停歇,这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习惯。
当我们看到这些教授与学者的努力和成就后,我们想到的是什么?是当做一条普通新闻,还是因为他们同为山大人而崇敬,又或是暗暗立下目标,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动力呢?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 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如程芳琴团队与张靖团队一样富有科学家精神的人存在,能成为许多人的光,他们用自己的成功,告诉我们,无论是像普通人一样对科学家们表示尊重,还是立志接过这份责任去成为他们,我们都该思考如何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
粗粝能甘鸿鹄志 纷华不染凌云时
正如程芳琴院士所说:“我们所做的工作,能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发挥着积极作用,这就是我们觉得这份工作的意义。”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源于一个信念: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再硬的骨头也要去啃,再重的担子也要去挑。
她引用鲁迅先生那句:“青年又怎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自然也有前进着的。”这是老一辈人留下的感慨,也是他们向我们这些后辈提出的殷切希望。
探究科学从来离不开严谨治学、潜心研究,“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把“蛟龙号”送进深海、把“天宫号”送上太空、推动青蒿素走向世界……每一个重大科学成就背后,都离不开科学家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离不开他们的创新、求实、奉献、协同,离不开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人,为科技发展培养出的人才队伍。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我们正是青年,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因此,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提出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开辟新的领域和方向,形成新的前沿学派的精神。
将“善学”与“善行”有机结合,通过“善学”汲取中西古今之经验,奠定科研基础,通过“善行”不断克服困难、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为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汇聚青春力量,贡献青年智慧!
团委微信公众号
团委微博